养老政策
兴趣爱好
健康养生
退休生活
技能教学
破解农村“一老一低”难题 尚田街道探索养老与增收双赢路径
破解农村“一老一低”难题 尚田街道探索养老与增收双赢路径
记者 徐琼 虞金辉 通讯员 裴庚益
“陈奶奶,我又来看你了,今天感觉怎么样?”近日,在尚田街道桥棚村,低保志愿者戴齐仙提着新鲜蔬果走进陈老太所住的老屋。86岁的陈老太独居山村,有一日晨起时突发眩晕摔倒,幸好戴齐仙在日常探访时及时发现,联系其子女和村干部妥善处置,避免了情况进一步恶化。
这温馨的场景,正是我区“我们的家园”建设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区以“全域发动、全民参与、全城覆盖”的姿态推进“我们的家园”建设。尚田街道积极响应,在“我们的家园”建设大背景下不断探索,长期以来,尚田街道面临着“一老一低”难题:偏远山区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独居老人增多,部分高龄老人因居住分散、交通不便,面临生活照料缺失、安全风险突出等问题;留在农村的低保低边群体受限于就业资源和劳动能力,增收渠道狭窄。
面对双重困境,尚田街道于2024年启动“弱老携手奔共富·邻里互助新风尚”项目。该项目由区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牵头、尚田街道实施,旨在通过低收入人群助力高龄独居老人、困难老人,探索“家门口幸福养老”新模式,兼顾老年人养老与低收入人群增收。目前,该项目覆盖尚田街道11个山村及半山村农村社区,由尚田街道发展20名低保低边人群为邻里志愿者,组建为老服务队伍,并通过专业社工赋能提升服务能力,为60名有需求的高龄独居老人、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慰问、帮扶结对、助医配药、精神慰藉等服务。志愿者像亲人般定期探访,了解老人状况与需求。广渡村87岁的刘老太在生日会上激动地说:“多少年没吃过生日蛋糕了,今年能和村里人一起过,真棒!”此外,社工和志愿者还举办社区趣味活动、节气活动,提供线上问诊、理发维修等便民服务,既解决老人生活难题,又丰富其精神生活。
截至目前,“弱老携手奔共富·邻里互助新风尚”项目累计提供5000余次日常探访、120人次线上问诊,举办20场邻里生日会、70余场便民服务和社区活动。高龄独居老人、困难老人的生活困境得到缓解,日常有人照料,安全隐患降低,幸福指数提升。参与服务的低保低边人群,家庭年均增收3000余元,生活条件改善,社会价值和自我认同感提升。“这个项目是响应国家养老战略、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的有益尝试,也是奉化‘我们的家园’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生动体现,既解决老人的困难,又为低收入人群创造增收途径。”尚田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尚田街道将继续联合区委社会工作部、区老龄事业发展促进中心、区慈善总会共同推动项目迭代升级和常态化运行,以偏远乡村为主阵地,围绕“提低助老奔共富”主题,聚焦困难老人和低收入群体需求,探索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发挥奉化区和美社会工作研修学院专业优势,培养更多低收入群体成为邻里志愿者,构建“党建引领、社工赋能、志愿参与”的三维体系,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养老机制,实现低收入群体增收与困难老人养老保障双促进。同时,尚田街道还将进一步深化邻里志愿服务模式探索,开展“银龄互助·以老助老”“邻里守望·党员先行”“童伴童行·大学生志愿”等项目,提供多层次邻里关怀和精准化服务,为“我们的家园”建设增添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