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老政策  >  关于激活银发经济大力提振消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提案

关于激活银发经济大力提振消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5-08-18 09:35:47来源:天津政协网

关于激活银发经济大力提振消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提案

人口老龄化贯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过程,必须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市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省份之一。截至 202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1364万,60岁及以上人口340万,占比24.93%;全市户籍人口1176.26万,60 岁及以上人口 320.66万,占比 27.26%。同时,2021年以来,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三年为负数(-0.93‰、-1.68‰、-2.57‰)。据预测,到2026 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356.8万人,人口老龄化率30.19%,全市即将进入整体重度老龄化社会。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具体包含“老年阶段的老龄经济”和“未老阶段的备老经济”。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随着我市老年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银发经济”快速发展的窗口期已开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对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养老服务的制度机制更加完备,市场发展更具活力,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推动了养老事业和健康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但当前我市银发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老龄消费市场尚缺乏完善的服务标准和市场规范,不平衡不充分的养老服务供给与高品质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突出。养老服务经营主体分散,缺乏具备强有力品牌影响力的本土企业,在服务专业化、人才储备以及创新模式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为此建议:

  (一)加快完善顶层设计。完善市级和区级养老服务联席会议机制,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聚焦政策衔接不畅、部门协同不足等问题,推动养老服务与社会保障、政法公安、发展改革、财政税收、规划建设、卫生健康、国资管理等协同发力,聚焦联合监管、资金投入、人员保障、信息支撑等问题,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发挥监督考核作用。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地方性法规,加快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服务制度保障体系,强化市场主体监管,推动解决养老服务存在的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持续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二)发展产业新质生产力。结合天津市在银发科技产品研发、智能制造、传统轻工业产品的产业特色,以创新引导产业布局,推动健康养老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与突破,通过资本与运营双轮驱动,在发展以服务为核心的传统养老业务基础上,培育壮大科技水平更高、生产要素配置更加优化的新兴健康养老业务。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统筹多业态发展,打通健康养老产业服务链与产品链,提升产业运营能力与服务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与康复辅助器具、智慧健康、适老用品等产业发展,探索布局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助力发展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推动天津健康养老产业成为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优秀标杆。

  (三)加快培养本地龙头企业。近几年,各省市普遍采取整合当地资源的方式,组建国资背景、以健康养老为主业的康养集团,培养发展银发经济。目前我市养老服务的经营主体多、业务结构单一,缺少有知名度的品牌企业。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连锁化、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集团化发展,培育壮大本地养老服务企业成为银发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

  (四)丰富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要求,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中,探索多元模式,做好基础产品线,实现产品丰富多样布局,包括社区餐厅、老年大学、产品展销、辅具租赁、老年活动中心、一老一小综合体、适老化改造展示厅、日间照料中心、居家服务点等,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点位信息公开、功能开放,提升载体为老服务支撑能力,满足非高龄刚需老年人群的多样化生活与精神需求。推动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以单体项目为核心,做全产品线,发展认知症照护、安宁疗护、慢病康复等特色产品线,实现多种服务融合,提升服务质量,树立口碑,做优标准建设,探索服务创新。

  (五)创新打造银发商城。依托政府养老产业投资运营公司,广泛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天津银发产品展销中心和银发线上商城。线下以展销中心为原点,以养老服务点位布局为依托,形成消费客群规模。前期加强成本控制,以“低单价、高频次、生活化”的产品品类为起点,逐步向高附加值的药食同源、康复辅具、医疗器械、智能穿戴进行品类拓展,探索适合与机构养老或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的产品与模式。后期逐步发力线上方式,提升客群覆盖范围,设计适老化界面及操作流程,打造方便快捷的老年人网上购物平台,最终实现银发商贸平台与产业布局的深度融合。

  (六)加快推进城市智慧养老。加大智慧养老产品推广和场景应用,以业务指导技术实现为思路,推动呼叫安防系统、平台运维系统、远程照护系统、社区健康管理系统、老年能力评估系统的广泛应用,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推进养老服务大数据建设,加快部门间数据共享对接,建设覆盖全市老年人的养老大数据支持网络,充分发挥数字化平台的数据优势,实现对于老年人群服务与产品需求的挖掘整合,明确健康养老服务提升及发展方向,使数字化成为公共资源调配及产业布局的有效支撑,提升城市服务与治理现代化水平。

  (七)加强人材培育涵养社会风气。发挥本市职业院校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主渠道作用,支持相关高校建优涉养老服务学科专业,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养老服务人才职业评价机制,推进实施养老服务领域“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落实从业人员培训补贴。支持家政、物业、医疗、护理领域人才交流共用。广泛营造尊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氛围,加强劳动保护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获得感满足感。全社会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增强对老年人“尊严”和“价值”的认同与支持,营造关心爱护老年人的家风、民风,涵养良好社会风气。